本报讯(记者 郑婷婷)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在2021年4月全国830所高校基于【易班优课】开展“互联网+思政教学”总教学活动增量排全国第4名。截止目前,文传学院易班优课活跃指数在四川省各高校易班优课排全省第9名。2020年7月以来登上教育部易班头条新闻25次,精彩博文1次。易班学生工作站在2020年荣获四川省二星级易班学生工作站。
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思政教育等“一站多功能”化是易班的特点和优势,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自2019年12月开始筹备建设易班学生工作站以来,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协同育人”的工作理念,即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突出思想引领这一工作重点,打造学院“易班文化”,实现管理、服务、教学协同育人。
三位一体,建设高效管理模式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易班的建设,成立易班建设领导小组、发展中心、学生工作站,加强对学院易班建设的领导和推进工作。
在此基础上,文传学院积极推动“教师、学生、学生干部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建设,搭建易班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高校思政网络教育平台。易班学生工作站由一名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工作,设有管理员,并设站务部、新闻部、运营部、技术部、宣传部五大部门进行日常工作。
截止2020年11月,文传学院易班平台注册用户12985人,建立机构群17个,公众号数71个,公共群298个。
多措并举,搭建多功能服务平台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为了更好为师生服务,探索新途径、创新方法,将学院易班平台搭建成覆盖全院师生的教育服务平台。
易班将教务系统、网络学生反馈系统、易班熊熊图书馆图书资源系统等搭载在易班网络平台上,充分利用易班互联网络平台,帮助学校管理教务系统,灵活快捷为学生提供便利;并积极研发更多的轻应用,如在线请假系统、历史新闻统计等,力图将线下办公转为线上无纸化办公,在方便快捷的同时达到环保。
文传学院还充分利用易班平台,发挥学院的独特优势, 积极探索开发“易戏剧”索票平台。学生通过索票平台,可以方便地获取更多的演出信息,自助进行索票、退票等。在扩大传播范围的同时也提高了传播时效。易班网络平台还开发了线上“海报墙”功能,方便更多的同学了解演出信息,并且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学院目前的相关活动信息。
文传学院易班发展中心正在积极研发更多新功能,如易班图书馆、学生证补办系统、心理咨询预约系统、院易班志愿者系统、教师OA系统、个人问卷调查系统等,力求打造出最优质的学生的网络活动平台。
创新形式,打造高校网络思政课堂
易班作为“互联网+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网络育人作用越来越受到高校及师生的喜爱。为了更好的将易班打造成学院网络思政课堂,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积极探索易班教师平台建设的推进方案,根据易班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特点,开展“易班名师工作室”、“易课堂” 等特色栏目,这些栏目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质资源的分享,充分发挥易班平台的优势,开拓了校级易班建设教师平台的先河,不仅能够更加广泛地吸引专业教师、辅导员参与到易班中,拓展育人载体,对于凸显易班特色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文传学院易班发展中心还组建了教育部易班网络思政课团队,负责调研、收集资料、指导维护、用户反馈等;组建易班“网络学院”团队,负责资料上传、开发体验等。文传学院易班规划建成15个课程的网上学习资料库,通过在网盘中上传每门课程的课件、习题、试卷、笔记等学习资料,配备150多名易班课代表进行专人维护等方式,初步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易班学习平台。
文传学院易班还针对不同年级的同学,每月开展一堂易班精品思政课,如《毕业生职前教育》、《易班精品微党课》、《疫情防控课程》、《践初心,学四史》等易班优课,同时鼓励学生在易班上学习优秀的精品课程,如《教师资格证精品课》、《就业礼仪课》等。
截止目前,文传学院共创建了601个微课课群,易班精品微课使用量达到23855人次。文传学院易班优课截止目前在全省高校排名第9,累计活跃度169684,全国《易班优课教学活跃度2021年3月份增量排行榜》排名第4。
未来,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将把易班建设成为具有学院特色,融“互联网+思想引领、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教育教学、互联网+文化建设”为一体的师生思想精神家园、网上服务大厅、教育教学平台、时代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