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巨丽红)易班是为高校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实名制综合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贵州大学科技学院2018年启动易班建设,目前正扎实有序推进易班建设,繁荣校园网络文化,打造以易班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新”生活。
整合全院资源,全面完善易班建设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坚持“立足师生,易在服务,意在成长"的宗旨,采用“三级”标准化组织构建易班建设。学院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各教学部负责人为成员的易班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学院易班发展中心,指导易班发展建设;建立了综合服务办公室、技术部、企划部和采编部4大部门,90余名团队成员保障日常运作。在保障日常运作的同时积极推动各教学部易班分站的建设,构建联动体系,全面完善易班的建设。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目前注册用户11000余人,创立10个易班机构群,45个公共号、304个公共群。截止2021年3月易班平台认证率98%,目前近90天内平均日活跃量为3242人次。2019年10月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共建指数在贵州省各高校易班共建指数中排名全省第十五名,活跃指数第三名。
创新教学模式,与易班建设相结合进行教育教学
为提高学生签到效率、参与积极性与兴趣度,科技学院研发了“易选课”小程序,取代传统的纸上选课,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例如通过易班网络系统,开展《形势与政策》相关课程的建设教育,学生通过易班预约《形势与政策》线下讲座名额,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双线”开展保证教师能及时有效掌握学生参与线上讨论情况,加强讨论互动,调动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提高学院对学生和教学管理的效率。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以易班工作站建设为契机,构建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科院育人”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将传统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线上线下一起抓,打破传统养成教育禁锢,让新思维走进新思政,让新观念走进新校园,促进养成教育质量的提高,让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成才。
构建易班管理联动体系,打造校园文化“新”生活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借助互联网发展大潮,推动易班的发展与建设,创新学生日常管理,让易班融入学生日常教育活动中来。科技学院依托“青柠校园”,开发了“在线请销假”、“毕业生在线申请返校”、“每日健康打卡”、“体育选课”、“调查问卷”、“定位签到”、“心理普查通道”和“毕业调查问卷”等10余款功能,优化校园生活方式,让学生办事便捷化,形成线上线下日常管理联动体系。
为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将易班建设与日常学生工作结合起来,构建校园文化生活,科技学院充分利用易班宣传平台,相继开展了“迎新创意墙签名”活动、“军训最美连队”线上评选、校园宿舍文化节“文明寝室”评选、科院“环保设计大赛”评选、“最美辅导员”评选活动和 “我与通知书的合影”与“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评选等活动;紧跟老师和学生需求推出各种活动和推文,其中推文126篇,快搭24个,2019年平均排行前20位,2020年平均排名第40名。将学生喜爱的线上活动与线下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逐步建成优质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不断丰富校园文化育人内容和方式,打造以易班为中心的校园文化生活。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充分借鉴和把握易班网络互动社区的特点和功能,以学生工作者为主要推动力量、学生为活动实施主体,以日常管理、学生事务、主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为抓手,通过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符合网络特点的活动策划和推介,引导、凝聚、服务和教育学生,努力把易班建设成为全院师生共同参与的沟通交流、信息共享的网络社区,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的精神家园和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开创信息时代育人工作的新局面。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在继续完善易班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将重点推进学院易班工作站与各教学部易班分站的建设和易班快搭轻应用的设计开发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势,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学生文化品牌活动,进一步丰富完善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